海底下的冰山 — 創意發想整合工具

冰山一角

Yanwei Liu
2 min readSep 1, 2019

工具:便利貼、簽字筆、紅色及藍色貼紙(紅、藍各六個,共12個貼紙)

這個工作坊所開發的工具,主要是協助學員們進行定義設計需求時會遇到的狀況,包括:

1.腦力激盪進行一次後,要再次進行激盪就已經沒料了;
2.如何在一堆點子中選出比較好的點子;
3.同組中所有組員的意見是否都有被討論過採納;
4.組員是否都有平等決定權,這些都是工作坊常遇到的狀況

定義需求工具 — 冰山海報

冰山海報?

因為在進行設計思考的發散階段,會產生許多的便利貼,事實上,這些便利貼上的文字,包含學員們可以輕易理解的顯性知識,還有學員們無法用文字說清楚的隱性知識(個人經驗故事),顯性知識就像海平面上可見到的冰山樣貌,而隱性知識就像海平下見不到的大塊冰山,而冰山海報主要是來幫助學員來鏈結授課知識。

透過

(A)知識
(B)感官
(C)個人經驗故事

定義出大眾三角和創新三角

流程:

(一)想法激盪

激盪的想法以簽字筆在便利貼上寫下
一張便利貼只能有1個重點,且是名詞或者是動詞

(1)知識
5分鐘時間內,小組成員腦力激盪,想出與自身專案有關的「知識」
3分鐘時間內,彼此討論「知識」是否有重複,有則合併。

(2)感官
5分鐘時間內,小組成員腦力激盪,想出與自身專案有關的「感官體驗」
3分鐘時間內,彼此討論「感官體驗」是否有重複,有則合併。

(3)經驗
5分鐘時間內,小組成員腦力激盪,想出與自身專案有關的「經驗」
3分鐘時間內,彼此討論「經驗」是否有重複,有則合併。

(二)冰山海報

(1)各組在指定時間內,討論出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「知識」,寫在海報上
(2)各組在指定時間內,討論出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「感官體驗」,寫在海報上
(3)各組在指定時間內,討論出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「經驗」,寫在海報上
(4)回頭看其他沒有貼在海報上的便利貼,分別依照與「知識」、「感官體驗」、「經驗」三大項目的關聯性,將其貼在三大項目之下
(5)團隊成員對於第4步驟所貼上的便利貼,依照「創新,創意性」(藍色貼紙)、「市場性」(紅色貼紙)來進行貼貼紙評分的動作,貼紙越多者,可以進入下一步驟。
(6)大眾三角形:把步驟1、步驟2、步驟3,用線條連接在一起
(7)創新三角形:把步驟5中,集滿最多貼紙的便利貼,透過線條連接在一起
(8)加強大眾三角形與創新三角形

--

--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