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棄的藝術:從「停損的勝算」學習如何聰明放棄

Yanwei Liu
1 day ago

摘要

「放棄」常被視為負面的詞彙,然而本書「停損的勝算」卻提出一個顛覆性的觀點:放棄並非總是代表失敗,而是一種策略性的選擇,在適當的時機放棄反而能幫助人們邁向成功。本文將透過書中的案例和論述,探討影響人們放棄決策的心理因素,並歸納出提升放棄決策能力的技巧,幫助讀者學習如何聰明地說再見。

一、 為什麼人們害怕放棄?

人們對於放棄懷有恐懼,這是因為放棄常被與失敗畫上等號。然而,放棄並非全然等同於失敗,有時它是一種必要的策略調整,讓我們得以避開更大的損失,將時間和資源投入更有價值的目標 。書中以攀登聖母峰的登山者為例,他們會預先設定「折返時間」,即使已經付出巨大的努力,若超過時間仍未登頂,也會果斷放棄登頂目標。這說明了適時放棄並非軟弱的表現,反而是對自身安全和目標達成更負責任的選擇

人們害怕放棄的主要原因

  • 害怕失敗: 放棄常被視為承認失敗,人們害怕面對失敗帶來的負面評價和自我否定。
  • 害怕浪費: 擔心放棄代表先前投入的時間、精力和金錢都付諸流水,不願承認自己的投資是錯誤的。
  • 身分認同: 人們將設定的目標和所做的事情視為自身身分認同的一部分,放棄就如同否定自我的一部分。
  • 對未知的恐懼: 放棄意味著踏入未知領域,探索新的可能性,這種不確定性會讓人感到不安和恐懼。

二、 影響放棄決策的心理陷阱

書中分析了許多影響人們做出理性放棄決定的心理陷阱 [10]:

  1. 沉沒成本謬誤: 人們容易被過去的投資所困住,即使這些投資已經無法回收,仍不願意放棄,例如明知電影不好看卻堅持看完,因為已經買了票。
  2. 稟賦效應: 人們傾向於高估自己擁有的東西的價值,即使不值錢也難以割捨,例如不願賣掉表現不佳的股票,即使理性分析後發現賣掉才是最佳選擇。
  3. 現狀偏誤: 人們傾向於維持現狀,害怕改變,即使改變能帶來更好的結果,例如不願放棄不快樂的工作或感情,即使已經沒有繼續下去的理由。
  4. 身分認同: 人們的行為受其身分認同影響,為了維護自我形象,可能會堅持錯誤的選擇,例如為了維持「成功人士」形象而不願承認失敗,即使放棄才能帶來新的機會。

這些心理陷阱如同無形的枷鎖,阻礙我們做出理性的放棄決策。唯有了解這些陷阱,才能在做決策時保持警覺,避免落入思維誤區

三、 如何聰明放棄?

--

--